文化特派員手記 | 在龍尾山村見證“嫂力全開”
文化特派員手記 | 在龍尾山村見證“嫂力全開”
2025年06月23日 10:56:15 來源: 作者: 文化特派員 藍珊華
前幾天,浙江日報要聞版那篇《新時代文明浙江的美麗畫卷——浙江持續(xù)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(shè)回眸》,我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。作為首批下沉基層的省級文化特派員,看到字里行間那些關(guān)于文化賦能、文明新風的生動實踐,我這個親歷者倍感親切,也深受鼓舞。特別是看到報道里專門提到了我們龍尾山村在理論宣講上的探索,心頭那股熱乎勁兒,就像去年秋天第一次聽基層宣講員講脫口秀“口袋富了,腦袋也要富”時一樣。
報道特別點到了文化特派員制度在基層的“落地生根”,這讓我感觸頗深。一年多前,我?guī)е鞍褍?yōu)質(zhì)文化資源送到田間地頭”的任務(wù),走進我的派駐村——紹興市柯橋區(qū)龍尾山村,而理論政策宣講正是這項光榮使命的頭等任務(wù)。說實話,剛到村里時我心里直打鼓:理論宣講,村民愛聽嗎?能聽進去嗎?沒想到,這片土地給了我驚喜,也讓我見證了基層文化創(chuàng)造力的蓬勃。
2025年6月18日,《浙江日報》要聞版刊發(fā)《新時代文明浙江的美麗畫卷——浙江持續(xù)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(shè)回眸》一文。
孵化品牌:從灶臺到舞臺的轉(zhuǎn)變
起初,我的切入點是找一群能把大道理講成“家常話”的人。村文化禮堂管理員陳大姐一聽就樂了:“藍老師,我們這群老嫂子,平時家長里短能說會道,上臺講政策?怕是要鬧笑話哦!”我鼓勵她們:“就用拉家常的本事講!從身邊變化說起。”就這樣,抱著“在實踐中摸索”的心態(tài),2024年9月,龍尾山基層宣講隊算是扎下了根。
最初的嘗試很“土”但很真——“單人脫口秀”安排!萬事開頭難,誰來開這第一腔?在我和村書記的軟磨硬泡下,村干部徐冠華邁出了第一步。他以一個小故事“偷瓜”為引子,從基層治理的細微處切入,生動對比了鄉(xiāng)風文明的今昔之變,講透了口袋鼓起來后,鄉(xiāng)親們對精神富裕那份實實在在的追求。臺下的村民們頭一回瞧見平日里正兒八經(jīng)的村干部還有這么接地氣、能逗樂的一面,樂得合不攏嘴,掌聲一片。這一炮,算是打響了!
在“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——柯橋福全·上虞道墟文化走親晚會”上,徐冠華帶來宣講首秀。藍珊華 供圖
真正的驚喜,是鄉(xiāng)親們自己迸發(fā)的智慧火花。復盤時,大家覺得光說不過癮,得加點“響動”。不知誰提議:“把快板打起來,像唱蓮花落、三句半那樣!”于是,“脫口秀+快板”的宣講形式在一次次排練、一次次走村串戶中越來越受到歡迎。我們一起打磨稿件,把抽象的理論政策變成通俗易懂的鄉(xiāng)音俚語,還要細細琢磨如何舉手又如何投足,讓每句話都配上活靈活現(xiàn)的動作,加深大家的理解和印象?!犊诖涣?,腦袋也要富》講物質(zhì)文明精神文明雙豐收,《奮進新時代》唱響鄉(xiāng)村廉潔文化,《AI呀AI呀?jīng)]時差》趣說數(shù)字生活……節(jié)目在文化禮堂一演,一個響當當?shù)拿枴吧┝θ_”就在十里八鄉(xiāng)叫響了?!吧┝θ_”,就是源于我們宣講隊的主力軍——村里的嫂子們!
最讓我有成就感的,是看到了年輕人的加入。95后邵穎超原本在城里工作,被村里的活動吸引回來。她腦子活,學得快,我鼓勵她去試試更高的舞臺。今年,她帶著我們精心打磨的段子,參加了紹興市委宣傳部和團市委舉辦的“越講越響 越音澎π”主題宣講活動、2025紹興“膽劍潮音 青年talker說”開放麥宣講比賽,用年輕人的視角講鄉(xiāng)村振興,初出茅廬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,成了村里的“明星”宣講員,為“嫂力全開”品牌更添一抹青春亮色!
95后邵穎超參加紹興市“越講越響 越音澎π”主題宣講活動。邵穎超 供圖
借力施肥:讓“草根”隊伍“文武雙修”
村嫂們熱情高,但要讓這支“草根”隊伍走得更遠,光靠熱情不夠。我琢磨著得“引外援”“借東風”,給“好苗子”施施肥。
第一步,取真經(jīng)。我把省里響當當?shù)摹啊灾欣怼甭曢_放麥”等宣講視頻當教材,組織大家伙兒邊看邊學,琢磨省里高手是咋講的,研究金句如何打磨。
第二步,請高人。厚著臉皮邀請全省各路行家里手:請來柯橋區(qū)的文化特派員方舟老師幫忙磨稿子,把邏輯理得更順;拉上“00后talker”張宇祺,現(xiàn)場“打樣”怎么用網(wǎng)言網(wǎng)語、青春表達,抓住聽眾的耳朵;邀請上虞區(qū)“青春唱響﹒虞聲嘹亮”宣講團成員馬濱、何玲娟帶來充滿文藝范兒的宣講《風景這邊獨好》,讓大伙兒開了眼界……
“00后talker”張宇祺帶來理論宣講——《我在田里寫代碼》。龍尾山村 供圖
更喜人的是,咱村的宣講員們一路“打擂”一路“結(jié)緣”!隨著他們在各級擂臺上嶄露頭角,也結(jié)識了一批同路人。比如“古越新聲·靈五七五”宣講團的骨干“丸子”就是比賽中結(jié)識的“良師益友”,帶著我們的村嫂在實戰(zhàn)中成長。大伙兒學得認真,經(jīng)常湊在一塊兒練,那股勁兒,讓人感動。
“進入復賽以后,認識了很多宣講牛人,被帶進了圈子?!痹谝淮伪荣惡?,“嫂力全開”宣講隊骨干邵穎超興奮地給我發(fā)來消息,更讓我心頭一熱的是,這村嫂話鋒一轉(zhuǎn),已經(jīng)開始盤算著,怎么把比賽里結(jié)識的宣講大咖和學到的好經(jīng)驗、好方法,“牽線搭橋”帶回咱龍尾山了!
這股子主動“聯(lián)網(wǎng)”的勁頭,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!
走親宣講:鄉(xiāng)音俚語飛入“鄰家門”
宣講不能關(guān)起門來自嗨。我琢磨著,得讓龍尾山村的“好聲音”傳出去,也把外面的經(jīng)驗帶回來。于是,“文化走親”這路子,就這么蹚開了!
宣講隊的足跡,從本村的文化禮堂、黨群服務(wù)中心出發(fā),一路“走親”到了紹興市上虞區(qū)道墟街道稱海村、柯橋區(qū)安昌街道盛陵村、諸暨市店口鎮(zhèn)橫闊村,甚至跨市到了杭州蕭山瓜瀝橫埂頭村。
“嫂力全開”宣講隊赴柯橋區(qū)安昌街道盛陵村走親宣講。龍尾山村供圖
讓我難忘的一幕,是在一次龍尾山村的主題黨日活動上,“嫂力全開”的村嫂們帶著冒著熱氣的新節(jié)目,來了個首秀!快板一打,脆生生的鄉(xiāng)音響起,講干部作風轉(zhuǎn)變,講基層治理改善,講社會風氣凈化。臺下原本埋頭的黨員們,眼睛“唰”地亮了起來,有的掏出手機拍攝,有的忍不住跟鄰座嘀咕:“嚯,這幫村嫂,真有兩把刷子!”那一刻,看著臺上自信的身影,聽著臺下真心的贊嘆,我心底無比篤定:這就是理論的種子,正借著鄉(xiāng)音俚語的春風,穩(wěn)穩(wěn)落進了基層的土壤里,扎下了根!
“嫂力全開”的村嫂們在龍尾山村主題黨日活動上宣講。龍尾山村 供圖
看著村嫂們從最初的羞澀到如今的自信滿滿,看著邵穎超這樣的新鮮血液不斷加入,看著村民們從“看熱鬧”到主動參與討論,我知道,這條路走對了。未來,我和龍尾山村的鄉(xiāng)親們會繼續(xù)深挖“理論+文藝”這座富礦,打磨更多像《口袋富了,腦袋也要富》這樣有泥土味、有煙火氣的節(jié)目。讓黨的好聲音,通過我們龍尾山的鄉(xiāng)音俚語、快板節(jié)奏,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,飛進大家的心坎里。
打通理論宣講“最后一公里”,我們龍尾山村,正用最鮮活的方式,書寫著自己的答案。